cIaw

厚重在手、平淡在心;天涯来客茶当酒,一见如故酒当茶。

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?

拔剑四顾:



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皇子皇孙的教育,有清一代与前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

1、皇子教育机构与场所——上书房
上书房位于乾清宫左南厅,五楹,西北向。西苑、圆明园两处也设有上书房。一般皇帝驻跸哪里,在那里处理政事,皇子们就在哪里读书,以保证离皇帝比较近,便于皇帝稽察。
宗学、觉罗学——在清代,不仅当朝皇帝的皇子们享受优越的教育,有清以来历代各朝皇帝的“皇子”们也享受着特殊的教育——宗学、觉罗学教育。



2、师资
清代宫廷规定诸位皇子都必须在皇宫中学习,接受全面的教育。而教授他们的都是当时博学多才的大儒,是皇帝从翰林官员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,每个人都学识渊博,德高望重。
值得一提的是洋教师的出现,洋教师从康熙时期就在皇子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如康熙时的汤若望、白晋等给皇子们开设了自然科学的内容,传授皇子们天文、地理、数学等方面的知识。最著名的洋教师是苏格兰传教士雷金纳德·约翰斯顿,中文名字叫庄士敦,他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。洋教师给皇子教育系统带来了不同于儒家传统思想的知识,对于皇子打开眼界,学习新的文化知识,无疑是大有裨益的。



3、教学内容
作为对未来君主的教育,清代皇子教育的内容继承了中国封建历代的作法,把《四书》、《五经》等儒家经典以及吟诗作文等传统文化知识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。
作为未来的君主,他的统治手段和谋术不仅来自于现实的政治启迪,更需要从历代留下来的典籍里吸取从政经验。读经史,是为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,为巩固皇家基业奠定基础。重视儒家经史之学,在清一代延续不断。
在学习汉族儒家文化之外,为保持本民族传统,皇子教育中,满书、满文、骑射也成为必修的内容。同时,为了使未来君主能对多民族国家实施有效统治,清代皇子们还要学习蒙古语。
与前代相比,清代皇子教育中对自然科学教育也充分重视。



4、教法
 “与师傅共席而坐,师傅读一句,皇子照读一句,如此反复上口后,再读百遍。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。凡在六日以前者,谓之熟书。约隔五日一复,周而复始,不有间断。” 。除此之外,还学习西方科学与技术,从事实验活动。
诵读与讨论,二者不可偏废。读书之暇,总宜与师傅随时讨论,以古证今,屏除虚仪,务求实际。



5、学规
一般,皇子们从六岁起就得拜师入学,非常刻苦,每天早晨五点钟开始读书,下午五点才能出来。一年之中只有元旦、万寿节(皇帝的生日)、端午节、中秋节及本人生日才各放假一天,全年共有节假仅五日。道光帝第七子即后来的醇亲王回忆说,读书的人每天都只能到下屋休息一两次,每次不过一刻钟时间,还须是经过师傅允许才可以去的。在读书的空隙里,同为皇族的叔侄、兄弟之间只可以谈谈书的内容或历史掌故,决不可以到处乱走,否则就可能被罚站读书,即使有苦也不能说出来。



6、家庭教育
值得一提的是,清代皇子教育中,除学校、师傅的教育外,皇帝本人对皇子的教育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。包括文化知识教育;道德品质教育;为君之道教育。


这里值得深思的是:即便这样完备的制度也还是无法不让清王朝灭亡。甚至皇子们在各业上也很少有成就者。


不只是中国,西方也有如是情况。
十六、十七世纪,西方的耶稣会开办了很多学校。所有适龄青少年都可入学。他们对青少年大量灌输广博的知识,以教授宗教教义为主,也教授非宗教的知识。
这个制度确实培养出了不少宗教信徒,但也造就了从笛卡尔到伏尔泰等许多启蒙运动的领袖。这些启蒙运动的领袖认为教会是必须砸碎的“臭名昭著”的东西。
而加尔文尽管受的是人文主义的教育,却非但没有成为无神论者,反成了宗教改革家。
到底是什么使教育结果和教育愿望背道而驰?




那么,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呢。这是一个历史范畴的问题。


中国传统教育强调的是以德育为主的教育;西方传统教育强调的是以技术为主的教育。这样的教育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。即便天才如马克思,也强调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,虽然他也要求人的全面发展。那时的教育强调的是为精英服务,为社会生产服务。有些天纵之才在经过种种苦难后脱颖而出,虽然是以一大批天才被淹没为代价的。


然而现时代是全球化时代,是人本主义时代。这样的时代,什么样的教育是有效的教育呢?有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必须做到。


帮助求学者发现他们的天赋


教育虽然不能创造人的天赋,甚至也不能提高人的天赋,但是却可以毁灭人的天赋,至少可以阻遏人的天赋的发挥。


我们现在的教育,结果是很多人终其老也没弄清楚自己是谁,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是什么,更谈不上用毕其一生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长处。虽然如大教育家孔子“因材施教”的教育主张提出了已有两千多年。


“因势”是世间最好的教育方法,这种教育方法就是以发现人的天赋为前提的。


发现人的天赋,帮助求学者发现他们的天赋,并非只有专业教育者才能做到,我们一般人都可以做到,即便从求学者的一个微笑中也可以发现。


问题是,我们的教育至今还没有把它作为教育的根本。


培养求学者的自由和独立精神


有了天赋的发现,人才可能有自由和独立精神。


不论是人的社会化过程,人的自主化过程还是人的个性化过程,都要求思考者从自己的实际出发,因为每个人的出身,社会关系特别是天赋的不同,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都会有所不同。


这取决于教育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坚持平等对话的原则,是否允许求学者有不同于自己的见解,是否可以就不同的观点进行交流,即便教育者在很多方面更有话语权,更有交流中的优势地位,更能高屋建瓴。


把知识的传授过程变为同时也是交流思想的过程,树立批判精神的过程。


我们这个时代已具备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条件。这两方面的相辅相成就可以造就最有效的教育。


努力,会提高这两方面的成效,但,努力不是决定因素。


这样的人,如果时、空、位适当就可以成为天纵之才,可以为社会做出天赋赐予的最大贡献。




来源:拔剑四顾

评论

热度(3)